2022年4月底,随着2018级毕业论文总结完成印刷,从2017级到2021级,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思政成果基本涵盖了所有教学环节:
从2021级的“开学第一课”,到2018级的“最后一课”;
从2019级“我身边的共产党员”主题征文、2020级“银屏上的共产党员形象”主题征文,到2020级小学期社会实践调查手记 、2017级毕业实习感悟;
课堂教学包括“那些爱岗敬业的采访对象——我在采访课上收获的课程思政”(2019级),“纪录片带给我的文化自信——《纪录片创作》中的课程思政”(2018级)等;
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探索落实课程思政的具体方法,形成了“课程思政教案汇编”“课程思政案例集”“课程思政教学总结”等成果;
教师、学生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在学术期刊发表课程思政相关论文近10篇;
由2018、2019级学生合作完成一万字调研报告《课程思政背景下提升广播电视学学生新闻素养的途径》。
溶盐入汤,润物无声,课程思政永远在路上!
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带给我的课程思政——广播电视学专业2021级专业认知教育收获(2021年10月)
2021年10月,2021级广电一、二班学生,根据新生专业认知教育中老师们所讲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思考,每人完成了800字的“专业认知教育收获”。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学习的渴望,在专业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对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憧憬、规划,以及对新闻工作者“四力”的思考等。对于广播电视学专业,不管同学们是懵懵懂懂的误打误撞,或是阴差阳错的不情愿选择,还是实现了最初的向往,不少同学文章中都提到一句话: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社会实践
“行万里路”带给我的课程思政——广播电视学专业2020级小学期社会实践调查手记(2021年9月)
小学期社会实践调查,是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一学生的“必修课”,2020级同学们回到自己的家乡,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指定主题的调查,从当地的文化传承、风俗变迁、经济发展、生活变化等方面反映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学生在完成实训作业的过程中,面对共同的任务、共同的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合理分工,密切合作,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从专业学习的视角近距离观察、感受自己家乡的发展变化,深化了对家乡的眷恋感与归属感,培养家国情怀。社会实践调查很好地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让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课堂教学
那些爱岗敬业的采访对象——我在采访课上收获的课程思政(2019级)
纪录片带给我的文化自信——《纪录片创作》中的课程思政(2018级)
假期作业
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党员形象在我心中
“银屏上的共产党员形象”主题征文(2020级)
“我身边的共产党员”主题征文(2019级)
“最后一课”
是结束也是开始——广播电视学专业2018级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课程思政(2022年4月)
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检验,也是对学生运用所学新闻传播专业知识解决新闻实践问题能力的综合检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既是提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科研素养、工作习惯的过程。
严谨认真做研究 兢兢业业干工作
论文写作是大学生活的最后一课,完成毕业论文虽然是本科学习生活的终点,但也是新的起点。要将在论文写作中收获到的精神,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去,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在工作生活中创造出优秀的工作业绩。(2018级广播电视学 田鑫宇)
以认真的态度划上大学四年的句点
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一个标准,我整个论文写作过程的心态是比较平和的,我想这种平和大概就像是在泥泞土地里踩平的脚印,我用四年积聚的力换来这稳稳的落脚。如果将毕业论文写作当做最后一堂课的话,我认为这堂课教给我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在碎片化与海量信息时代认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四年学业已接近尾声,我那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新闻理想,在喧嚣的时代下,仍然璀璨生辉。无论此后是否从事媒体行业,我都将以认真的态度去做一切,也热爱一切。(2018级广播电视学 郭文倩)
文字|尚雅岚 罗卓君
图片|赵飞园 张琪
指导老师|刘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