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设置 -> 正文

广播电视学专业

发布日期:2021-09-22  来源:   点击量:

 

 

历史沿革


  广播电视学专业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当年招生,是学校开展普通本科教育首批招生的5个专业之一。其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的电视新闻专业,2005年改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2012年牵头制订山西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2014年作为实施主体,与山西省宣传部、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台共建人才培养基地。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音视频新闻类节目制作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传媒机构、党政机关及其它企事业单位等,从事采访、拍摄及后期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核心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电视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像、电视画面编辑、广播电视评论、广播新闻节目制作、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纪录片创作等。

 

 

师资队伍

     

目前本专业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52%,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占比86%,博士4人,在读博士2人。专业教师90%以上有新闻媒体从业经历和创作经验。


专业负责人郭卫东教授获评山西省“双师型”教学名师、山西省高校“131”领军人才工程“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等。多名专业教师任山西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专家、山西广播电视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推优评委等,多年来担任我省各级新闻媒体业务培训讲师。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指导教师团队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山西总站、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台等主流行新闻媒体。

 

 

实践条件

   

依托学校现代化演播中心、100余个实训室等的丰富实践资源,建立以演播室新闻摄像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室(国家级)、移动视频创博实训教学基地(与中青网合作)、影视认知实验室、融合媒体创研中心、校园媒体为平台的校内实践基地,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专业技能得到充分锻炼。合作建立从央媒到地方媒体多个实践基地为实习平台,确保学生在毕业前具备一线工作能力。

 


专业特色


1.课程思政体系完整成果丰硕。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为中心,强化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形成 “专业思政课堂+红色经典教育+社会调查实践”三位一体的全覆盖德育体系,并为全校各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全覆盖提供支撑。在落实所有专业课程均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核心内容的衍生和拓展的基础上,保证学生充分参与马克思主义新闻实践。组织“重走长征路”、“学习《晋绥日报》新闻精神”等活动进行红色经典教育。组织所有学生在大二暑期进行“在路上”主题社会实践调查,鼓励学生深入百姓生活、田间地头、城市深处进行调查研究,近三年来,形成100余万字的调查报告合集,学生发表论文30余篇。


2.实践教学特点突出。

依托学校全国领先的实训硬件条件,利用学校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数字媒体技术等跨学科资源,强化全媒体实践能力,实现与传媒业无缝对接。每年小学期学生进入一线新闻媒体进行实践创作,定期举办特色实践课堂,展示学生实践创作优秀作品。





 


  3.协同培养成果显著。

  作为我校“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主体,与省委宣传部、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台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专业教师在媒体挂职、一线记者“进课堂、带团队”。开设“新卓越讲坛”,邀请省内外学者专家、媒体名家讲授前沿理论和技能。成立“卓越计划实验班”,以项目化方式运作,形成了以“望长城内外”、“探寻晋绥新闻精神”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山西日报》、《山西新闻网》、《黄河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形成鲜明品牌效应。


社会影响


根据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多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得到相关专业和单位的积极肯定,学生毕业后发展前景总体较好,整体就业率较高。各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本专业毕业生态度端正、责任心强、专业素养高,由于在学校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进入工作单位后上手快,技能全面,能够胜任岗位需求。约30%的毕业生在山西省内各级新闻媒体担任记者、编辑、主持人等,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部分已走上领导岗位。优秀毕业生孙梦醒、赵亮在第六届(2019年)、第七届(2020年)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中获得二等奖、优秀奖,并参与全国巡讲


 

 

 

 

图文来源:新闻传播学院.